
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如何配伍用药
本文目录一览:
- 1、常用中药材_凉血止血的中药材_自渡子
- 2、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A.三七B.蒲黄C.茜草D.白及_百度知...
- 3、2021医疗卫生中医知识:止血药
- 4、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解毒敛疮的药物是
- 5、凉血止血中药有哪些
常用中药材_凉血止血的中药材_自渡子
1、《 苎麻根 》—— 药类 (凉血止血) , 药性 (寒) , 药味 (甘) , 入经 (肝、心、膀胱) ,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利尿、安胎) 。
2、《 凉血止血 》类祛湿中药材(2味)——荠菜,萱草根。《 辛温解表 》类祛湿中药材(3味)——防风,羌活,藁本。《 清热解毒 》类祛湿中药材(2味)——葫芦茶,杠板归。
3、小蓟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割,除去杂质,晒干。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4、紫珠 紫珠为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或者紫珠的叶,夏,秋季枝叶茂盛时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性味归经:苦,涩,凉,归肝,肺,胃经。
5、地榆,是一种比较有名的中草药,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或长叶地榆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春季将发芽时或秋季植株枯萎后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这种中药材不仅能够凉血止血,还可以解毒敛疮。
6、大蓟也属于一种凉血止血中药,主要是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的功效。可以用来发挥出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的效果,如果有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的问题,也可以利用大蓟来治疗。
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A.三七B.蒲黄C.茜草D.白及_百度知...
【答案】:C 茜草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行血,可用于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蒲黄止血,化瘀,利尿,长于收敛止血,兼有活血行瘀之功,又能利尿通淋,可用治血淋、尿血。考点:药物的功效。
【答案】:E 侧柏叶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茜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蒲黄止血,化瘀,利尿。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主治各种出血证,瘀血肿痛、跌打损伤等属于瘀血阻滞者。白茅根,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功效。
2021医疗卫生中医知识:止血药
1、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凝固、清营、凉血等作用,用以治疗咯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出血症,并用于创伤性出血。
2、凡能促进血液凝固,制止体内外出血的药物称为止血药。止血药具有凉血、收敛、化瘀、温经、清热、促进血液凝固等功效。
3、大蓟和小蓟的鉴别 大蓟和小蓟均是凉血止血药,二者不仅名字相似,药效也有较为多的相似之处。
4、氨甲环酸主要用于手术前后止血、骨科关节置换前后止血、妇科异常***出血止血、产科产后出血止血、血液学血液病止血等。此外它已被用于医学美容科或皮肤科治疗黄褐斑。
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解毒敛疮的药物是
【答案】:C 仙鹤草功能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小蓟与大蓟功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白茅根功能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栀子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因此答案是C。
凉血止痛 中医认为,地榆性味苦、酸,微寒,入肝、胃、大肠经,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本品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为凉血、收敛止血的良药,且本品有清热解毒,收敛之功,外用又常为水火烫伤要药。
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的功效。切片的生地榆,偏于凉血、解毒、敛疮。炒炭的地榆,可增强收敛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病证。
地榆的功效作用: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生肌敛疮。凉血止血(血热出血)用治多种血热出血证。因其性降走下,故以下焦的便血、痨血及崩漏、血痢等症用之尤为适宜。
凉血止血中药有哪些
1、小蓟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或刻叶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夏秋花期割,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性味归经:甘,苦,凉,归心,肝经。
2、小蓟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割,除去杂质,晒干。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用于衄血,吐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3、仙鹤草 仙鹤草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割,除去杂质,晒干,生用或炒炭用。性味归经:苦,涩,平。归心,肝经。
4、大蓟 [性味]甘、苦、凉。[功用]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如吐血、呕血、尿血,常与其他凉血止血药配伍。本品也治高血压病。[用法]适量。小蓟 [性味]甘、凉。[功用]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出血。[用法]10~30克。
5、茜草凉血祛瘀止血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挖,除去茎苗,泥土及细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性味归经:苦,寒,归肝经。
作者:xinfeng335本文地址:http://www.0731cs.cn/post/4593.html发布于 昨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