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绿单胞-铜绿单胞菌用什么药最好
本文目录一览:
钢绿单胞菌和铜绿单胞菌的区别
1、铜绿单胞菌因能产生绿色水溶性色素,感染创口时可形成绿色脓液而得名。又称绿脓单胞菌,简称绿脓杆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分布广泛。
2、而铜绿单胞菌、荧光单胞菌以及恶臭单胞菌的区别在于当温度在42℃的时候,铜绿单胞菌可以生长,但是荧光单胞菌以及恶臭单胞菌不能够生长。
3、铜绿单胞菌 是革兰阳性杆菌、非发酵菌、单胞菌属。是医院感染中主要的病原菌之一。
4、概述 又称绿脓杆菌,属单胞菌属,是一种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皮肤铜绿单胞菌感染常发生在持续潮湿的损害部位,细菌侵袭性弱,一般认为属条件致病菌。
5、绿脓杆菌全名铜绿单胞菌,属单胞菌属,是一种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皮肤铜绿单胞菌感染常发生在持续潮湿的损害部位,尤其在婴儿的脐周、烧伤的表面,在浸渍的趾蹼、外耳道及耳郭亦常发生。
6、铜绿单胞菌是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其生物学特性主要有4℃不生长,而42℃生长。在血琼脂、麦康凯培养基上均可形成5种不同形态的菌落,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产生多种色素。
铜绿单胞菌在kia的生长现象
1、湿润、较透明的较大的S型菌落,如果是荚膜比较厚的铜绿单胞菌还可以呈现很多的粘液,可产一定的色素而带一些绿色或褐色,有特殊气味。
2、菌落光滑凸起,呈黏液状。菌落中央凸起,边缘扁平,表面粗糙等,铜绿单胞菌在麦康凯平板上培养时,还可产生绿脓素和青脓素等色素,前者为蓝绿色。
3、跟烧伤病人的皮肤感染有一定的关系,又叫绿脓杆菌,特异性非常强,且容易发生基因变异出现对多种细菌的耐药,叫做超广谱耐药菌或者泛耐药菌。出现铜绿单胞菌感染以后应当给予重视,以免造成院内的感染扩散。
4、铜绿单胞菌属于单胞菌属,是一种非发酵革兰阴性菌,菌体细长且长短不一,有时呈球杆状或线状,成对或短链状排列,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细菌无动力,沿穿刺线生长,细菌有鞭毛能运动,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
铜绿单胞菌革兰染色特点
1、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铜绿单胞菌又叫绿脓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非发酵菌属的一种细菌,由于细菌感染以后病人的分泌物会呈现绿色或者铜绿色的特征。
2、单胞菌属,专性需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有荚膜杆菌,呈杆状或略弯。菌体大小(0.5~1)×(5~4)微米。具端鞭毛,能运动。有些株产生荧光色素或(和) 红、蓝、黄、绿等水溶性色素,不发酵糖类。
3、如果将细菌做革兰染色,凡是染后菌体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阳性菌”;菌体是伊红色,称“革兰阴性菌”。无论阳性菌还是阴性菌,都有杆菌和球菌。
4、铜绿单胞菌是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在琼脂平板上能产生蓝绿色绿脓素,感染伤口时形成绿色脓液。
5、革兰氏染色四大基本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沙黄复染,其中乙醇脱色是关键。因为如果脱色过度,有可能会使革兰氏阳性菌呈阴性,如果脱色不够,有可能使革兰氏阴性菌呈阳性。
6、典型的菌株产生蓝绿色绿脓菌青素和黄绿色绿脓黄素两种色素,系统性铜绿单胞菌感染可招致败血症,患者有发热、黄疸、脾大,并可发生肺炎、泌尿系感染、脑膜炎。
铜绿单胞菌定植概念
该医学名称指人体皮肤表面分离出铜绿单胞菌,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和多耐药的特点。铜绿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污染医疗器械甚至消毒液。
铜绿单胞菌是单胞菌属的代表菌种。其生物学特性主要有4℃不生长,而42℃生长。在血琼脂、麦康凯培养基上均可形成5种不同形态的菌落,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产生多种色素。
绿脓杆菌全名铜绿单胞菌,属单胞菌属,是一种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皮肤铜绿单胞菌感染常发生在持续潮湿的损害部位,尤其在婴儿的脐周、烧伤的表面,在浸渍的趾蹼、外耳道及耳郭亦常发生。
铜绿单胞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培养基适于培养铜绿单胞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琼脂培养基是一种选择培养基,其原理是利用某些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时,由于代谢产物的不同,可使培养基出现不同的现象。
当然,在铜绿单胞菌中也有分布。铜绿单胞菌原称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本菌存在。本菌存在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的环境。
作者:xinfeng335本文地址:http://www.0731cs.cn/post/8862.html发布于 今天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