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痰瘀阻络-痰瘀阻络的中医辨证
本文目录一览:
治风寒痰湿瘀血痹阻经络之痹证最宜选用
1、小活络丹,中医方剂名。为治风剂,具有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证。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紫,苔白,脉沉弦或涩;中风。
2、麝香的应用 闭证神昏。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血瘀经闭,症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3、凡病机表现为关窍不利、经络壅阻征象者,皆可选用麝香以开窍散结,使闭塞壅遏之气得以疏通。麝香治热闭证,多与牛黄、冰片、犀角等清热醒神药同用;治寒闭证则配苏合香、安息香、石菖蒲等辛香走窜、辟秽祛痰药同用。
4、脉象多弦或紧或迟,舌体胖大,舌苔薄白或白润。常用方剂有乌头汤,麻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常用中药如桂枝、麻黄、附子乌头、细辛。除湿蠲痹法即用具有除湿作用的方药来治疗以湿邪为主所致之痹证的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痰瘀阻络证的治法是()
1、用法:黄芪注射液20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l次,疗程2周,然后改为口服黄芪治疗。细菌感染是病毒性心肌炎的条件因子,在治疗初期应常规应用青霉素400万-800万u/d或克林霉素2g/d静脉滴注l周。
2、邪毒攻心:心悸气短,发热咽痛,胸憋不舒,纳差乏力,舌红苔白,脉沉细无力或有结代。治宜解毒清热、通络益心。
3、偶有发热、感冒样症状,但反复使用后副作用可消失。此外可应用免疫调节减轻心肌细胞的损害。手术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若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者窦房结功能损害,而出现晕厥或明显低血压时可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
4、【答案】:B 急性心肌梗死痰瘀互结证的治法是豁痰活血,理气止痛,方选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5、【制法】每日1剂,加水适量,煎2次口服。卧床休息。【主治】益气扶正,清热解毒,化痰宁心。治疗急毒性心肌炎。【验效】临床加减。
痰湿体质血瘀体质互相夹杂,中医如何调养?
平和体质:饮食好、睡眠好、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此体质的人身体健康,不易患病。气虚体质: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常有呼吸短促、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
解决办法啊。你首先必须“排泄”。你的阶段,谈不上什么太高级的调理,其实运动最补,因为那是靠人的原本机能,中药针灸一类不过也是***人的先天机能而已。你的情况让我联想起一块融化的黄油。
这种情况要增重的话,必须先活血化瘀,一般药还不行,要用一些虫类药。虫类药活血化瘀是专门往那些细小的脉络里去钻去拱的,有个比较有名的方剂叫“大黄蛰虫丸”,可用于改善严重的淤血体质引起的瘦弱。
湿热、血瘀体质:清热化湿、活血化瘀;兼阴虚、痰湿、气郁:滋阴、理气化痰。
头晕眼花?竟是痰瘀阻络,脑供血不足!中医调理方,祛痰瘀止头晕
1、如果出现痰瘀阻络,脑络受阻,一方面会导致肝肾之精及气血难以上达,脑髓不得濡养,从而导致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诚如医家杨仁斋在《直指方》中所讲:“瘀滞不行,皆能眩晕。
2、基于上述的辨证,可见仅用活血化瘀治法,则痰不能尽化,而单独使用化湿祛痰的治法则瘀必留滞,导致头晕依然反复发作,所以两者应兼顾。
3、第三种,祛痰通络、升清降浊,适用于头晕时头重如裹,伴有四肢麻木,口干口苦的患者,在中医来看这是痰浊阻络、清阳不升的表现。
作者:xinfeng335本文地址:http://www.0731cs.cn/post/9341.html发布于 38分钟前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